当前位置:首页 >> Konrad Junghänel、Cantus Cölln >> Mass in B Minor, BWV 232, Symbolum Nicenum - Mass in B Minor, BWV 232, Symbolum Nicenum: No. 24, Benedictus 歌词
LRC歌词
《B小调弥撒曲,作品232》是巴赫何时完成的现在已无考证,但知他死前才把全部乐曲安排好。只可惜巴赫本人从来没有听见过他这部伟大的作品。巴赫于1733年写成了这部弥撒中的“恳求主,赐怜悯”和“荣耀颂”这两段,是为了奉献给萨克逊的选侯西格斯蒙德三世的,当时这位选侯是巴赫所居之地的地方长官,后来成为波兰的国王,巴赫将这两段乐曲奉献给他并附有一信,请求选侯指派他为选侯的宫廷作曲家,信中还说:“这两首作品可以算作我的作品中非常有特殊意义的乐曲。”巴赫所说的完全是事实,这部作品确实是巴赫有非常意义的顶峰作品。巴赫把这部弥撒分为5部分24段,这种分法完全是他自己的决定,绝无先例。他把“尼西亚信经”分为8段也完全没有任何先例,而这第8段(总第19段)又明显地可以再分为两段,这就使“尼西亚信经”成了9段,这9段中是以“被钉于十字架”(第5,总第16段)为中心,前后各有四段,巴赫作为基督徒,其信仰的中心就是“耶稣被钉于十字架”,这也就是耶稣所以降生于世上的目的,从而我们可以证明巴赫的这部作品是以深刻的神学思考为背景的,如果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部弥撒的第一部分“恳求主赐怜悯”就更会体会巴赫此曲的深远神学意义。19世纪30年代第一次公演这部作品时,它已被人们遗忘将近两个世纪!而当时公演时听众并不十分了解它。随着年代的增加,这部作品的价值则日益增高!
文本歌词
《B小调弥撒曲,作品232》是巴赫何时完成的现在已无考证,但知他死前才把全部乐曲安排好。只可惜巴赫本人从来没有听见过他这部伟大的作品。巴赫于1733年写成了这部弥撒中的“恳求主,赐怜悯”和“荣耀颂”这两段,是为了奉献给萨克逊的选侯西格斯蒙德三世的,当时这位选侯是巴赫所居之地的地方长官,后来成为波兰的国王,巴赫将这两段乐曲奉献给他并附有一信,请求选侯指派他为选侯的宫廷作曲家,信中还说:“这两首作品可以算作我的作品中非常有特殊意义的乐曲。”巴赫所说的完全是事实,这部作品确实是巴赫有非常意义的顶峰作品。巴赫把这部弥撒分为5部分24段,这种分法完全是他自己的决定,绝无先例。他把“尼西亚信经”分为8段也完全没有任何先例,而这第8段(总第19段)又明显地可以再分为两段,这就使“尼西亚信经”成了9段,这9段中是以“被钉于十字架”(第5,总第16段)为中心,前后各有四段,巴赫作为基督徒,其信仰的中心就是“耶稣被钉于十字架”,这也就是耶稣所以降生于世上的目的,从而我们可以证明巴赫的这部作品是以深刻的神学思考为背景的,如果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部弥撒的第一部分“恳求主赐怜悯”就更会体会巴赫此曲的深远神学意义。19世纪30年代第一次公演这部作品时,它已被人们遗忘将近两个世纪!而当时公演时听众并不十分了解它。随着年代的增加,这部作品的价值则日益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