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C歌词
《G小调第1号叙事曲,作品23》,作于1831-1835年间,公认是根据密茨凯维支的诗的影响而写的。肖邦创作这首叙事曲所依据的叙事诗《康拉德•华伦洛德》Konrad Wallenrod 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史诗,叙述的是14世纪时,立陶宛人反抗日耳曼武士团的斗争。立陶宛人乌尔特•冯•斯塔丁幼年被俘,在日耳曼武士团的抚养下长大。与他同时被俘虏的立陶宛民间歌手哈尔班,暗中以爱国思想感化乌尔特。乌尔特在他的潜移默化下,酝酿着复仇的大志。后来在战争中,乌尔特被立陶宛俘虏了过去,并去了立陶宛大公的女儿,阿尔多娜。夫妻二人决心牺牲自己的一切来挽救祖国的命运。阿尔多娜资源以修女的身份,关在尖塔上的小屋,直到死去。乌尔特则改名换姓为康拉德•华伦洛德,回到了日耳曼武士团。在取得了武士团的信任并掌握大全之后,他做了许多倒行逆施的事,使武士团一败涂地。后来事情终于泄露,在乌尔特被处死的前夕,他和塔尖上的阿尔多娜作了悲惨的诀别。在这部诗中,诗人塑造了康拉德•华伦洛德这一民族英雄的形象,充满了爱国豪情和强烈的复仇愿望。肖邦则借着诗歌来号召波兰人民为了祖国的独立和人民的自由而斗争。肖邦准确地把握了诗中主人公无谓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那种贯穿整首诗的悲剧性气氛,将它们充分地体现在这首叙事曲中。除此以外,肖邦的其他叙事曲也与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文本歌词
《G小调第1号叙事曲,作品23》,作于1831-1835年间,公认是根据密茨凯维支的诗的影响而写的。肖邦创作这首叙事曲所依据的叙事诗《康拉德•华伦洛德》Konrad Wallenrod 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史诗,叙述的是14世纪时,立陶宛人反抗日耳曼武士团的斗争。立陶宛人乌尔特•冯•斯塔丁幼年被俘,在日耳曼武士团的抚养下长大。与他同时被俘虏的立陶宛民间歌手哈尔班,暗中以爱国思想感化乌尔特。乌尔特在他的潜移默化下,酝酿着复仇的大志。后来在战争中,乌尔特被立陶宛俘虏了过去,并去了立陶宛大公的女儿,阿尔多娜。夫妻二人决心牺牲自己的一切来挽救祖国的命运。阿尔多娜资源以修女的身份,关在尖塔上的小屋,直到死去。乌尔特则改名换姓为康拉德•华伦洛德,回到了日耳曼武士团。在取得了武士团的信任并掌握大全之后,他做了许多倒行逆施的事,使武士团一败涂地。后来事情终于泄露,在乌尔特被处死的前夕,他和塔尖上的阿尔多娜作了悲惨的诀别。在这部诗中,诗人塑造了康拉德•华伦洛德这一民族英雄的形象,充满了爱国豪情和强烈的复仇愿望。肖邦则借着诗歌来号召波兰人民为了祖国的独立和人民的自由而斗争。肖邦准确地把握了诗中主人公无谓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那种贯穿整首诗的悲剧性气氛,将它们充分地体现在这首叙事曲中。除此以外,肖邦的其他叙事曲也与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